close
大三的時候有一門課叫「電影文學」,老師是個詩人兼電影迷。
他最常掛在嘴上的電影就是這一部,「柳樹之歌」。
「電影那麼多爆破跟特效要幹麻呢?像柳樹之歌,簡單就很動人。」得意的嘴角彷彿他就是這部片的導演兼製片,打廣告不用錢。
接著他又說,「這部片很好找阿,我記得在東海唱片行裡99元DVD區就有!」聽到這句話之後,我有好長一段時間,只要自己還是朋友去東海,或是東海的朋友,都會幫我去找這部片。
結果,全部無功而返。
大三的那個暑假過後,我慢慢的淡忘這件事。時光荏苒,一直到上個禮拜,跟友人去逛西門町的佳佳,天外飛來一筆讓我掃到這部片,當下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懷疑是不是記錯片名,驚喜之餘當場二話不說就買下來。
事隔多年,藝術本身並未隨著物價而上揚,依然100元,成交!
在伊朗的北方,幾乎終年下著雨。
一個到新班級報到的男孩注意到雨正掃進教室裡,原來教室的玻璃窗戶被另外一位同學打破了,按照學校的規定打破窗戶的學生必須負責修復它,否則不准進教室上課,而當天是必須修復玻璃的最後期限。
友情與現實的考驗,自然與體力的挑戰,兩個小男孩如何克服他們人生中的第一關?
一言以蔽之,這是一個補玻璃的故事,沒有特效,沒有煽情,成本最貴的大概就是那塊窗戶大的玻璃,劇情真的就這麼簡單。
因為「天堂的孩子」,對伊朗的電影印象非常好。但是一開始步調超級緩慢的節奏還是差點把我打敗,手癢到想去按快轉,後來靠著作作床上運動才分心撐過去(很隨興的觀影風格….)。隨著劇情前進,看著小男孩拿著那塊大玻璃跋山涉水,我忽然停下動作,急的想大喊:「誰過去幫他一把阿!」那瞬間我知道這是部特別的電影。
尤其是最後他得在大風肆虐下,自個兒把玻璃鑲上窗框的過程,小男孩的表情說演技好就模糊焦點了,根本就是自然。他要是氣到想罷工回家我也不會意外(註一),看他在那邊傷腦筋,要是偷瞄我一眼,我還真的會兩手一攤嘆氣給他看,無奈的情緒渲染到觀眾心裡去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心裡沒有生出太多的感觸。80分鐘的過程,不太感覺像在看電影,反而像是午後探頭出窗外吸口氣,無意間看到樓下的小朋友在嬉鬧,你沒有想探究他們的家庭背景還是心理發展之類的念頭,但會不由自主目不轉睛的看著他們,直到他們進門,才會笑一笑關上窗戶去做自己的事。
老師說的對,這是一部簡單但是動人的電影。
註一:最近很多人看不到我的梗埋在哪裡.....弄得我很心慌慌
我這句其實是要說;他自然到彷彿忘記自己在拍戲,一生氣起來第一個會喊的是媽媽不是導演.....(梗好像越埋越深的感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