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我介紹」對我來說,是件令人振奮又感到厭惡的事情。振奮的是,這表示即將要認識新朋友或是進入新環境。厭惡的是,我的名字很「偏門」,光解釋就舌頭打結。就像想吃到滿桌的好菜之前,必須先經過洗手做羹湯的麻煩,有時候懶惰的思緒一浮現,甚至會有「餓死算了」的念頭。
我認為好的自我介紹,「讓人記住名字」不是最重要的事,那檔事名片可以代勞。好的自我介紹,是將你的形象,在五分鐘(或更短)敘述之後,在對方心中產生一種存在感,留下一個朦朧但值得花時間探究的影子。下次見面可能是很久之後,不過對方還是能一眼認出你。當下喊不出名字很正常,但是他會主動的,笑著打招呼說:「我記得你。」,而不是假裝之前第一次見面從未發生。
蒐集一堆名片,不代表「認識」很多人。只記住名字,但對那幾個文字沒有任何感情,彷彿第一張跟第二張名片上的名字即便任意重組,對你的意義只不過是第三張名片。我不知道被賦予這般價值的「名字」跟路人甲有什麼兩樣。
我一直想要很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吸引注目的引言還是不經意的串場笑話之類的,偏偏花最多時間琢磨的,是我最不想停留,但不得不的地方,名字。
盈諭,我的名字。
一直到國小高年級的某課國語單字表裡,我才有機會哭著對這兩兄弟說:「我找你們好久了。」日常生活裡,「盈」除了出現在會計裡的「盈餘」,「綠盈盈」已經消聲匿跡好久。至於「諭」,除非康熙還是乾隆要下「諭旨」,不然在台灣要撞見它的機率跟大概巧遇瑪丹娜一樣低,陌生到連老師點名都會喊:「黃盈…..瑜?!」
「是~遇!」我用力大喊,喊到很下意識,習慣到老師有時不小心唸對我也照喊不誤。
我怕自己才疏學淺,其實這兩個字變幻無窮只是我尚未參透,所以去查字典。自我介紹時,名字的部分才就此定型。
「我是盈諭,盈,就是『滿出來』的那個盈。諭,就是比喻的喻口部換成言部的那個諭。」沒錯,我選擇扼殺打壓「諭」在國字間的地位,他現在是喻的旁支,不得反駁。
我曾經試過「我是盈諭,盈是盈餘的盈。」可惜弄巧成拙,台下第一個反應通常會立刻皺眉問「你到底是叫盈諭還是盈餘?」
從這裡可以探知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團體跟「親切順口愛台灣」大概沾不上邊了,走鄉土路線更是自尋死路,至今仍然懷疑識字不多的奶奶曉不曉得他寶貝孫子的真名。我不怪他總是叫我小名外號,我清楚這兩個字對於操台語口音的人來說,根本就是老虎之於草根,已經難以下嚥,更遑論吐出口。
小時候,取個跟流行的英文名字對我來說並非當務之急,另外取個阿殺力的「台語名」拉近跟中南部民眾的距離對人生還比較有意義。我名字那兩個字雖然是中文,但是,台語發音時,舌頭嘴唇跟呼吸究竟要怎麼搭檔,才不會聽起來變成法語和西班牙語的合體?
我請教母語是台語的奶奶,奶奶思索良久喃喃自語的說:「你這咧名…「淫意」…窪金正想瞴哩!」
看來我得到答案之前,得先矯正奶奶的發音。可惜二十餘年了,失敗是唯一的結局。
奶奶都提起「淫意」了,還真的不得不提起這名字的大膽前衛,兼之穢亂不堪。我小學同學畢冊上就已經寫著:「我吃飽的時候,就會想到你。」好有國學幽默的飽暖思「淫慾」阿,看來我不好色都不行。有時會自暴自棄的想著乾脆就改名叫「淫慾」算了,自我介紹時只要解釋說:「各位同學,因為我家性教育很開明,我媽希望我時時警惕自己,所以~~以上。」哇,簡單明瞭,又印象深刻。
曾問過爹娘怎麼那麼粗心,這個連國語不及格的小學生都會想到的諧音竟會出現在呱呱墜地時迎接小寶貝的選項裡。整誰都好,幹麻整自己的小孩?誰沒有父母,更何況你們就是我父母!
我永遠記得當年他們怎麼回答的。
「對齁,怎麼沒想到!不過取了都取了,就醬吧~」
是誰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我認為好的自我介紹,「讓人記住名字」不是最重要的事,那檔事名片可以代勞。好的自我介紹,是將你的形象,在五分鐘(或更短)敘述之後,在對方心中產生一種存在感,留下一個朦朧但值得花時間探究的影子。下次見面可能是很久之後,不過對方還是能一眼認出你。當下喊不出名字很正常,但是他會主動的,笑著打招呼說:「我記得你。」,而不是假裝之前第一次見面從未發生。
蒐集一堆名片,不代表「認識」很多人。只記住名字,但對那幾個文字沒有任何感情,彷彿第一張跟第二張名片上的名字即便任意重組,對你的意義只不過是第三張名片。我不知道被賦予這般價值的「名字」跟路人甲有什麼兩樣。
我一直想要很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吸引注目的引言還是不經意的串場笑話之類的,偏偏花最多時間琢磨的,是我最不想停留,但不得不的地方,名字。
盈諭,我的名字。
一直到國小高年級的某課國語單字表裡,我才有機會哭著對這兩兄弟說:「我找你們好久了。」日常生活裡,「盈」除了出現在會計裡的「盈餘」,「綠盈盈」已經消聲匿跡好久。至於「諭」,除非康熙還是乾隆要下「諭旨」,不然在台灣要撞見它的機率跟大概巧遇瑪丹娜一樣低,陌生到連老師點名都會喊:「黃盈…..瑜?!」
「是~遇!」我用力大喊,喊到很下意識,習慣到老師有時不小心唸對我也照喊不誤。
我怕自己才疏學淺,其實這兩個字變幻無窮只是我尚未參透,所以去查字典。自我介紹時,名字的部分才就此定型。
「我是盈諭,盈,就是『滿出來』的那個盈。諭,就是比喻的喻口部換成言部的那個諭。」沒錯,我選擇扼殺打壓「諭」在國字間的地位,他現在是喻的旁支,不得反駁。
我曾經試過「我是盈諭,盈是盈餘的盈。」可惜弄巧成拙,台下第一個反應通常會立刻皺眉問「你到底是叫盈諭還是盈餘?」
從這裡可以探知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團體跟「親切順口愛台灣」大概沾不上邊了,走鄉土路線更是自尋死路,至今仍然懷疑識字不多的奶奶曉不曉得他寶貝孫子的真名。我不怪他總是叫我小名外號,我清楚這兩個字對於操台語口音的人來說,根本就是老虎之於草根,已經難以下嚥,更遑論吐出口。
小時候,取個跟流行的英文名字對我來說並非當務之急,另外取個阿殺力的「台語名」拉近跟中南部民眾的距離對人生還比較有意義。我名字那兩個字雖然是中文,但是,台語發音時,舌頭嘴唇跟呼吸究竟要怎麼搭檔,才不會聽起來變成法語和西班牙語的合體?
我請教母語是台語的奶奶,奶奶思索良久喃喃自語的說:「你這咧名…「淫意」…窪金正想瞴哩!」
看來我得到答案之前,得先矯正奶奶的發音。可惜二十餘年了,失敗是唯一的結局。
奶奶都提起「淫意」了,還真的不得不提起這名字的大膽前衛,兼之穢亂不堪。我小學同學畢冊上就已經寫著:「我吃飽的時候,就會想到你。」好有國學幽默的飽暖思「淫慾」阿,看來我不好色都不行。有時會自暴自棄的想著乾脆就改名叫「淫慾」算了,自我介紹時只要解釋說:「各位同學,因為我家性教育很開明,我媽希望我時時警惕自己,所以~~以上。」哇,簡單明瞭,又印象深刻。
曾問過爹娘怎麼那麼粗心,這個連國語不及格的小學生都會想到的諧音竟會出現在呱呱墜地時迎接小寶貝的選項裡。整誰都好,幹麻整自己的小孩?誰沒有父母,更何況你們就是我父母!
我永遠記得當年他們怎麼回答的。
「對齁,怎麼沒想到!不過取了都取了,就醬吧~」
是誰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