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個週六,我跟朋友去聽「陶喆123我們都是木頭人演唱會」。
儘管我的心很寬廣,但是(不是「可惜」)一股腦都給了靜茹,所以心無餘力去當陶喆的歌迷。不過當朋友來邀我,還是爽快的答應了。除了因為對陶先生並不陌生,「黑色柳丁」之前的專輯還買了幾張,很佩服他在音樂上的努力跟造詣。加上朋友挑的位置票價並不驚人,相信三個小時過後會留下精采的回憶。
以前唸書的時候很喜歡跑演唱會,靜茹的個唱基於心有靈犀自然很難錯過,連那種大堆頭演唱會(跨年、校園之類的),如果時間允許,呼朋引伴跟著去擠也是常有的消遣。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是耐心體力跟熱情都不再充沛,自從兩三年前參加MTV在中山足球場主辦的啥10週年演唱會之後,就跟自己說,「除非保證靜茹連唱十首,不然以後沒有座位的演唱會,不去了!」
那種場合, NATURAL HIGH的難度跟觀眾密度成正比。擠來擠去的,血壓HIGH到爆青筋還比較容易。
這次是在小巨蛋,當然是有座位的。聞著小巨蛋外圍的大型電子螢幕釋放的商業氣味,搭上川流不息的人潮,還沒進場心情就興奮起來。
「就先把靜茹忘記吧!」男人搞外遇之前的心理建設。
說到演唱會最斤斤計較的戰場-位置,我的票價是1000元,本人很認份的不去跟最貴的「5000元區」比較有幾支全壘打的差距,但想說後頭還有「800元區」當墊背,到時陶喆至少也有小拇指大吧。
我票上的座位寫著「3樓 29排27號」,從三樓第一排開始數,爬到15排時,回頭一望,一方面讚嘆小巨蛋的挑高寬廣,一方面想著,29排怎麼還沒到?!繼續爬!
爬阿爬的,終於找到29排,猜猜看我後頭是誰?
對,黃色的盡頭,牆壁!小巨蛋的制空點,萬人之上,高處不勝寒。
要是不小心跌一跤,要5分鐘後才能撞到舞台,干擾到陶喆的演出。
「告訴我,我坐這裡,那800元的民眾坐哪裡?天花板嘛?」我對負責買票的朋友進行毫不留情的議會質詢。
這世間果然隨時充斥著解不開的謎。
不過抱怨這種「天高皇帝遠」窘境的心情,在開場後一掃而空。以前跑演唱會總是跟搶孤一樣往前衝,爭取最大仰角注視歌手。現在有機會俯視全場,所有的聲光特效都盡收眼底,終於知道歌手老要求觀眾「來~舉起你的螢光棒!」的原因不是沒台詞,真的數大就是美。
如果想要體驗什麼是群眾力量,但排斥「凍蒜」的造勢晚會,又嫌看不懂球賽,去聽一場演唱會吧。
我高中老師是個演唱會迷,這個月跑孫燕姿,下個月又找人衝鄭秀文,他這樣說:「雖然我也不是他們的歌迷,但感受到全場都是為了一個人的感動,很棒。」無強迫,零獎勵,但數萬人與一人之間的情緒就這麼自然而然的牽扯互動。「眾志成城」不只是空泛的比喻,當幾萬支螢光棒同時像銀河般閃動,看著能量化成霓虹在眼前流轉,那感染力有時會令人動容的。
如果你家沒有頂級的音響,去聽一場演唱會吧。
音響設備再頂級目的都是還原現場,不如親自到現場,體驗一下黃力行的「音浪~太強,不晃會被撞到地上」是什麼滋味。低沉的BASS打在心頭的感受,豈一個「爽」字了得,那撼動可不是你在警局拿電話簿墊著胸口猛敲可以比擬。你不用懂樂理,只要體會音樂無國界,打鼓的是非洲來的,你腳還是會隨著節奏踩跳;拉琴的是希臘人,淚腺照樣跟流洩的音符「搏麻吉」;歌手就算是外星人,只要精采,你安可喊的比誰都大聲。
如果你家的電視沒有小巨蛋的幅員那麼廣闊,去聽一場演唱會吧。
舞台效果是藝術,他們用燈光當畫筆,空間當畫布,幾層樓高的燈架上佈滿密密麻麻的燈泡,沒有一顆打光的位置是隨意,沒有一個色片的分配是隨機,如此分毫精確只為了能冷靜的表現狂鬧喧嘩。感受瞬息萬變的炫目光影麻痺你的眼球,沒有身歷其境,不會明瞭Spotlight跟歌手魅力之間的化學作用有多麼神奇,不能想像心跳的節奏被雷射光束牽著跑的激動有多麼不可思議。
如果你不敢大聲唱歌,去聽一場演唱會吧。
演唱會裡聽的到的聲音,只有音樂、歌手和群眾,沒有自己,連「我愛你」都要上百人齊喊才能在空氣中有點輪廓。所以,儘情放聲唱歌吧。開口的剎那,聽到的不是自己,耳朵會告訴你聲帶已經換成陶喆、王菲、小紅莓、卡列拉斯,總之是舞台上的那位。真假音轉換?小事一樁。R&B?你不知道你上輩子是黑人嘛!飆高音?眼睛一閉脖子一縮別說海豚音,整個動物園都給你。記得聽靜茹演唱會的時候,他安可之前我早已啞了。「不虧是職業的阿,果然有『檔頭』!」只剩下脣形可以溝通的我對著台上自言自語。
以上,報告完畢。
「咿~偉柏你都沒說到陶喆表演了什麼阿?」
唉~演唱會的精采如果可以用寫的,那要DVD幹麻?
所以,趕緊移動你的滑鼠訂票,去聽一場演唱會吧。
補上陶喆演唱會四人組 大同國中友情萬萬歲~(背景是去演唱會之前位於國父紀念館的展覽)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